
“故乡是写作者永远绕不开的命题。”在乔叶老师的报告会中,这句轻叹如投入湖心的石子,激起了无数共鸣。这位以《宝水》斩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,用文字构建了一座精神故乡,当她在台上讲述创作历程,诠释何为“文学的故乡”时,台下的师生们亦沉浸其中,收获了超越课堂的文学滋养。此刻,让我们共同聆听文学院宋颖桃老师分享的观礼感悟,让这场文学与心灵的双向奔赴,在校园里绽放出新的思想花朵。
阅读是写作之母
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乔叶报告会观礼感悟
文学院宋颖桃
一、最初的写作理想与现在的写作心态
乔叶老师说她最初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,想努力地去掉自己的地域标签和女性的性别标记,她希望自己可以书写广阔的世界,希望自己的写作是中性写作。但是当她的写作越来越成熟的时候,她能够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地域身份和女性身份,她平静地埋头深耕,书写了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,书写出了独具特色的闪闪发光的文字。
展开剩余67%二、文学与故乡
乔叶老师说年轻时她希望远离故乡,中年以后,她开始有意无意地回归故乡。她对故乡的感受是复杂矛盾的,有温暖、有热爱、有痛苦、有困惑,既爱之深也厌之深,既感受到乡民的善良淳朴勤劳,又感受到他们的愚昧无知自私,既想努力融入,又想保持距离。是的,宝水不是乌托邦,它是一个丰富复杂、生动鲜活、多元自足的世界。乔叶老师说:真实的故乡养育了我,我用一笔一划构建了文学的故乡。在长篇小说《宝水》中,乔叶老师通过自己细腻温柔的文字书写了她对故乡丰富复杂的情感。
三、文学与语言
乔叶老师认为语言对于文学非常重要,语言即思维,一位作家的文学语言呈现了该作家的文学思维。在文学创作中,语言要贴着人物去写,不同的人物会呈现不同的语言面貌。乔叶老师对待语言的态度非常认真。即使小说《宝水》已经获得了茅盾文学奖,但是乔叶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,依然会不断斟酌推敲、不断修改自己的文字。乔叶老师分享了自己将“天色大白”中的“大白”改为“青白”的细节,我深深感佩于乔叶老师精益求精的写作态度。
四、生活与写作
乔叶老师认为生活永远大于写作。放弃生活,放弃一切,孤注一掷地进行写作,就像一场豪赌,是一种很可怕的行为。请一定先生活,先把生活经营好,再写作。一个人的生活如果七零八落,很难静下心来专注写作。写作需要与生活同行,切不可为了写作,放弃生活,写作的本质就是一场修行。长篇小说《宝水》一共写了八年,在这八年期间,乔叶老师除了写作,还在上班、照顾孩子、做家务、社交,她依然在按照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地生活。乔叶老师强调作家要创作,必须要深入生活,要深入地观察生活、体验生活、思考生活,这一切是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。
五、阅读与写作
乔叶老师特别强调阅读是写作之母,任何的创作都是从阅读开始的。要广泛地阅读,要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,阅读时要认真分析文本。文学写作是有技巧的,在不断的阅读与文本分析中,你会慢慢体悟到作者的写作技巧,然后在不断的写作训练中去感悟和强化。多阅读、多分析文本、多动笔写作、保持手感,这是创作的必由之路。谈起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文本分析经历,乔叶老师颇感自豪,正是经历了那样严格自律的训练,乔叶老师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才越走越宽广!越走越精彩!
本文的文本部分由文学院宋颖桃撰写。
图文编辑:翟宁
网络编辑:李艳
审 核:张邈
发布于:北京市顺阳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